3S文学

3S文学>血酬定律讲的什么 > 第25章(第1页)

第25章(第1页)

这些入廒钱顺风米之类的花样,就是禁革前农民每年多付的漕规。

这块石碑上还点出了官员与胥吏分肥的五种花样,禁止官员向&ldo;漕总记书&rdo;索取好处:&ldo;本官不许勒取朱价、贽礼、册费、随礼、门包等项。……倘印官婪收规礼,纵容o弊,定行严参治罪。&rdo;(注2)

在抄录这些碑文的时候,我似乎能体会到立碑者的苦衷。经过数百年的博弈,谁输谁赢早已见了分晓,各个群体利害相制,摸索出了一套各自相安的规矩。百姓应该出多少血,各级官员胥吏应该分多少利,彼此形成默契,构成了稳定的均衡状态,形格势禁,改动非常之难。这六块碑本身就证明了改动之难。如果立碑真能解决问题,何必立上六块?而且碑文所禁革的一些条目居然百年不变,甚至不肯改头换面换个新名字。

在我当时的想象中,这六块碑就好像威严的皇上,肃穆地屹立在那里。如果大家愿意理睬他,他就是极其令人尊敬的。如果大家不理他,糊弄他,他就变成一块石头,又瞎又聋,动也不动。我甚至想专门写写这六块碑,追究一下它们所代表的东西是如何成为冤大头的。但是我又有一些疑惑:如果说这些石碑不管用,人们为什么还要一立再立?这是拉锯战的结果吗?沽名钓誉的企图吗?难道真的一点用处也没有吗?

看到&ldo;漕口&rdo;的谋生方式之后,我认识到石碑上面的正式规则至少有一种用处:它显示了漕规的不合法。这是潜规则分配体系的一个大把柄,&ldo;漕口&rdo;机敏地抓住了这个把柄,并且借此安身立命。

三、漕口和白颈

漕口是由&ldo;刁衿劣监&rdo;组成的。&ldo;青衿&rdo;和&ldo;监生&rdo;泛指一群&ldo;生员&rdo;级别的读书人,俗称秀才。这些人年龄差别很大,从十几岁的孩子,到六十岁的老人,只要考入府州县的国立学校就算数。入学后,每天听点名,在学官的教谕和训导下准备考举人。这些人收入微薄,正式在编的有一点廪膳(学生伙食费),大概每天两升米的样子。编外生连这点收入也没有。

在童生‐‐生员‐‐举人‐‐进士的功名金字塔上,&ldo;刁衿劣监&rdo;位于倒数第二级。如果不能来个&ldo;范进中举&rdo;,他们几乎没有谋求官职的机会。老百姓早就嗅出了他们身上的穷酸气,给他们起了&ldo;穷酸秀才&rdo;之类难听的名字。这种穷苦地位注定了漕规这块肥肉对他们的吸引力,也鼓励着他们的&ldo;刁&rdo;和&ldo;劣&rdo;。

&ldo;刁衿劣监&rdo;拥有平头百姓所缺乏的优势。其一,他们读书识字,了解朝廷的法规。其二,他们生活在基层,经常与官吏交往,经常聚集在州县学校里交流议论,知道官吏们违法分肥的内幕。其三,他们与更高级别的官员往往有私人关系,可以通过他们向上反映情况,至少可以自己&ldo;砌词控告&rdo;。其四,他们已经进入吃官饭的队伍,拥有比平民更多的权利,不那么怕见官。而官吏要收拾他们,又难免惊动&ldo;教委&rdo;(学政)系统,不像收拾百姓那么容易。其五,他们人多集中,就好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,很容易通过集体行动分担风险,增强力量,暗害一两个人并不能解决问题。

总之,漕口熟悉信息通道,拥有信息优势,他们是一张可以伤害漕规的嘴。意识到这些,就可以领会&ldo;漕口&rdo;二字的贴切和传神。

这种合法的、低风险低成本的伤害能力价值几何呢?根据骆秉章的描述,漕口每人索费数十两、百两。我们假定平均索费为五十两。当时一户中农的年收入不过价值二三十两,仅凭这项收入,漕口竟可以养家糊口,过上颇为体面的生活了。漕口靠嘴挣钱,挣到的正是堵嘴的钱。

骆秉章说,多的时候,各县漕口的人数可至数十。假如他们的分肥要求不能得逞,便会采取三种对策:一、阻挠农户完纳漕粮;二、赴上司衙门控告;三、聚众闯入衙署,殴打官吏,酿成事端。

上访告状的策略是在意料之中的,不必多说。而发动群众抗粮和冲击官府殴打干部均属重罪,使用起来惊险万分,特别需要拿捏好分寸。这个分寸就是:要让分享漕规的既得利益集团认识到,如果他们不肯与漕口分肥,自己就别想继续吃肉。事情闹大了,闹到上级不得不介入,不得不公事公办的程度,漕口固然要吃亏,而既得利益集团吃亏更大,损失将远远超过漕口索取的那几百两银子。两害相权取其轻,还不如及时让步。正因为算准了让步是漕规利益集团最终的合理策略,漕口才敢铤而走险。

&ldo;漕口&rdo;是湖南人的叫法。据周育民先生说,漕口在江苏叫&ldo;白颈&rdo;。两江总督陶澍(1779-1839)在《严禁衿棍包漕横索陋规附片》说,有一种&ldo;米无升合,而白食漕规自数十两至百两者。人数最多之处,生监或至三四百名,漕规竟有二三万两,实骇听闻。&rdo;(注3)

这段话进一步证明:漕口这个社会集团普遍存在,漕口集团的规模颇为可观,集团分取的资源已经不是小数。

三、次级物种

漕粮的陋规滋养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,就如同牛羊之类的食草动物滋养了虎狼之类的食肉动物。这并不是我杜撰的比喻。晚清思想家魏源(1794-1857)说:&ldo;崇阳圜万山中,胥役虎而冠。凡下乡催征漕米,久鱼肉其民。&rdo;(注4)

他把勒索漕规的胥役比喻为戴着帽子的老虎,下乡催粮就是去吃农民的肉。&ldo;戴着帽子的老虎&rdo;这个比喻形象生动,似乎魏源明确意识到这种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的根本区别。他们所吃的食物不同,生存技能不同,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也不同,确实是两个物种。

顺着这个比喻想下去,漕口属于什么动物呢?道光七年(1827年),最高领导给出了定性。皇上说,由于州县找借口需索百姓,&ldo;刁绅劣衿因得持其短长,有所挟制&rdo;(注5)。皇上明察,看出漕口以食肉动物为食,在食物链中处于更高的位置。这有点像虱子和蚊子,但虱子和蚊子不仅吸虎狼的血,也吸牛羊的血,而漕口却以虎狼的血为主要食品。自然界的进化精彩纷呈,有了动物还会有专门麻痹它们神经的毒物,毒物之后还会进化出善于解毒的以毒物为食的动物,如此军备竞赛不断升级,生态体系也日趋复杂丰富,每个生态位上最终都会出现一个物种,可以充分利用那个位置上的资源流和能量流。我们的老大帝国历史悠久,社会生态的进化水平傲视全球。这个生态体系既然产生了肥硕的食肉物种,就难免产生吃他们的次级物种。

四、白规的疆界

作为一套潜规则体系,漕规私下划分了官吏集团、漕帮和农民集团的利益疆界,安排了官吏集团内部的分肥次序和分额。那么,经过反复较量,在漕口与官吏集团之间确立的利益再分配方案,又属于什么&ldo;规&rdo;呢?我们的祖先把这称为&ldo;白规&rdo;。《清朝续文献通考》卷二,田赋考二中有这样一句话:&ldo;刁劣绅衿,挟制官吏,索取白规。&rdo;(注6)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因材施撩  重生豪门影后  病娇奶一口:重生后冷欲大佬宠我  [名柯同人]我靠嘴炮混入红黑高层  清穿之坐享其成  绝世废材:邪帝强宠妖娆妃  [综]今天你和他表白了吗  [清穿同人]今天气死康熙了吗  穿成猫后,成了反派的好基友  我在星际靠玄学养崽  我不想当老大  [综漫同人]Boss绑架计划  婚后观察综艺  边关小厨娘  [综漫]如何在武侦宰面前披上文豪宰的人设  我的初恋是个假胖子  双面胶/东北婆婆和上海媳妇的战争  囚爱成殇:腹黑总裁不好惹  吞噬苍穹  重生八零俏佳妻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